close

內容房屋信用貸款銀行年息新北市信貸還款來自hexun新聞

科技為翼 提升都市現代農業生產力

優質糧油種子讓我市小春糧油單產再創新高、沼氣發電讓農村更美農民生活更方便、氣體包裝將“小氣”的草莓送出瞭國門……近年來,在成都都市現代農業跨越發展的道路上,處處可見成都市農林科學院的影子。現代農業,科技是支撐。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業科技創新提出瞭更高要求。對國傢首批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區,並響亮提出現代農業“西部第一,全國領先”目標的成都市來說,農業科技的作用更至關重要。作為承擔全市農業科技研究和應用的機構,這不僅是市農林科學院的辦院宗旨,也是其建院5年來一直堅持的方向。今年以來,市農林科學院緊緊圍繞中央、省一號文件和成都市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目標,以科技研發為根本,以推進科研成果轉化為方向,不斷提高科技服務“三農”的能力,為全市推進現代農業跨越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服務保障。一手抓科研 服務都市現代農業鮮嫩的番茄、海椒、黃瓜、茄子等有機果蔬裝在袋子裡,乍一看,與市場上賣的沒有區別。仔細看,袋子裡鼓鼓囊囊充滿瞭氣體。“這可不是普通的袋子,裡面裝的是配方氣體,這番茄是幾天前采摘下來的,還是一樣新鮮。”這是筆者在崇州市榿泉高新現代農業園區冷庫內看到的一幕這是該院最新的果蔬無害化氣調保鮮貯運技術,塑料袋采用特有的礦物質材料,袋內混合著為不同果蔬專門配置的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口袋密封後,相當於一個可移動的氣調庫,既無污染又能利用氣體的惰性、抑制呼吸等特質,使果蔬比常溫下延長貯藏期近2倍,比同樣冷庫條件下不裝袋的果蔬延長貯藏期1個多月,避免瞭用化學藥劑保鮮而危害消費者的健康,又能有效地降低儲運過程中的損失。在這個以高科技為支撐的園區內,還有物理農業、聲頻殺蟲、高強聚能水分子磁處理系統等一大批許多人連聽都沒聽說過的高科技農業技術。這些僅僅是市農林科學院眾多科研成果中的冰山一角。科研是立院之本,市農林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王蓉反復告誡全院科技人員。按照有佈置、有落實、有檢查、有考評的科研項目動態管理要求,圍繞我市三大農業主導產業和七大優勢特色農業,該院扶持和淘汰並舉,一方面對幹得好、潛力大、前景廣的項目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堅持人才引進與自主培養並重,通過對有創新精神的年輕科技人員壓擔子、給項目和采取客座、招聘、借智借腦等方式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人才隊伍的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持續科技創新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一塊塊“金字招牌”印證瞭市農林科學院卓有成效的科研成就。5年來,全院共實施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58項次(國傢級34項次,省級108項次,市級59項次,院立項目118項次,對外合作39項次)。爭取並落實4個國傢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成都綜合試驗站);新申請國傢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共6項,獲得2項;鑒定新成果、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10項;24個新品種通過國傢、省級審定,19個新品種被農業部和省農業廳推薦為主要推廣品種;新申請國傢新品種保護權15項。5年來共獲得各級獎勵21項,其中部級2項,省級1項,市科技進步獎18項。2011年,全院共實施科技項目共88項,其中國傢級項目7項,省級項目25項;共獲科技進步獎6項,其中部級獎2項,市科技進步獎1項;省級鑒定技術及成果4項;審定新品種5個,其中1個通過國傢級審定;申報專利6項,其中1項獲得授權;獲得國傢新品種保護權1項,集成新技術13項;共發表論文30篇,全部為省級以上期刊。一手抓轉化 科技變成生產力“苦瓜和辣椒一個喜陽一個抗蔭,所以它們可以搭配起來……”“我們要把拱棚搭建成十字形網狀結構,讓下面的空間更大……”高高拱起的蔬菜大棚內,一根根苦瓜長得鬱鬱蔥蔥,瓜藤下方,綠油油的春辣椒已經喜獲豐收。市農林科學院的專傢正在棚內開展現場培訓,教農民進行科學的田間管理。這是青白江區清泉鎮現代農業港的蔬菜集成栽培技術示范基地,自從該區與市農林科學院達成院區合作後,農民不出傢門就可以享受到最新的科技和服務。根據當地種植需求,市農林科學院組建瞭項目組,通過對品種的選育、根據不同作物的特點進行科學搭配,並對棚架等農業設施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造,最終探索出“苦瓜+辣椒”、“紫色馬鈴薯+嫁接苦瓜”等4類集成栽培模式,僅第一季每畝便收入12000元,實現瞭青白江區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市農林科學院科研轉化推廣的雙贏。光有科技成果不夠,還要抓好成果轉化和科技服務,才能產生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根據我市現代農業跨越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市農林科學院主動參與並全力推進全市生態有機農業、設施農業和高端農業發展,註重研究與市級相關部門和區(市)縣合作的機制和辦法,全力做好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工作。今年以來,已開展成果轉化和科技服務項目50餘項。據悉,圍繞科技成果轉化,2011年以來,該院共引進新品種210多個,新技術12項,新產品4個,新工藝3項,播種各類育種材料近萬份,參加各級各類試驗的新組合新品種200多個;“蓉油12”和“成豇7號”等省農業廳主推品種在省內外廣泛推廣,育成的油菜和雜交水稻品種推廣300多萬畝,推廣新品種、新技術510萬畝(次),生產脫毒馬鈴薯原原種700萬粒;自主研制的3種適應我市特色農產品氣調保鮮混合氣體配方已投入使用並申報專利;油菜脫粒機、馬鈴薯收獲機、農村飲用水凈化器、水稻機插秧配套技術等四項新裝備、新技術得到示范推廣;完成大中型養殖場沼氣工程設計42280立方米,占全市大中型養殖場沼氣工程設計量的100%。在著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同時,市農林科學院的科技服務水平也得到瞭顯著提升。2011年以來,該院主動參與部分區(市)縣新農村建設規劃和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編制、指導工作;在區(市)縣、鄉鎮、專合組織、涉農龍頭企業、適度規模種養大戶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務示范片(點)、專傢大院、科技服務咨詢點63個;發佈農產品價格、農業科技、農產品供求等信息上萬條;共舉辦技術培訓會151場,培訓農民和農技人員17700人(次)。【相關報道】市農林科學院部分科研成果一覽NO.1 油菜雜種優勢利用油菜是市農林科學院重點優勢學科,承擔瞭多項國傢863計劃、國傢試驗站、四川省育種攻關、四川省創新團隊、成都市科技專項、院自立課題等重點科技項目,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成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得國傢發明專利1項;獲得國傢植物新品種保護6個,新申請國傢植物新品種保護5件。蓉油系列新品種累計在全國推廣近億畝,實現社會效益50億元。NO.2 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高效沼氣發酵裝置及沼氣發電研究與開發依托科技部星火計劃項目,在崇州衛世養殖場成功實施地埋式常溫完全混合式厭氧消化器和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兩種工藝類型及沼氣發電研究;在邛崍大山冷凍食品廠養殖場成功實施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工藝裝置研究及農戶集中供氣開發;在雙流友昌養殖有限公司成功實施厭氧接觸工藝裝置研究及沼氣發電研究。有效減少瞭農村面源污染,綜合增收節支效益明顯,2011年在全市1000多傢規模養殖場進行推廣。NO.3 糧油種子產後保質儲運及應急處理技術該技術主要針對種子(包括油料種子)收獲時的高溫、高濕氣候,特別是連續陰雨天氣、無適當晾曬(場地及天氣)及幹燥條件,以及公司或大戶集中采收、大規模幹燥處理等特殊條件下,對種子進行應急收獲、幹燥處理,達到安全儲運條件;同時,針對種子糧散裝儲藏期間以及運輸過程中出現的局部發熱、蟲害、黴變等特殊情況進行局部應急處理。NO.4 蔬菜規模化育苗技術該技術是省蔬菜育種攻關配套關鍵栽培技術研究項目,其中“苦瓜專用砧木新品種選育及嫁接苗集成技術研究與應用”和“四川寡日照地區茄果類育苗技術研究與推廣”分別獲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該技術自推廣以來,有效解決瞭蔬菜產區的連作障礙,成果應用地蔬菜平均畝產量大幅度增加。NO.5 林業種苗快繁及豐產技術先後對生態及用材林、經濟林、竹類、園林樹種進行快繁工廠化育苗技術研究50餘種,目前已成熟30餘種;工廠化生產尾巨桉、楊樹、竹、早實核桃、厚樸、竹柳、紅葉石楠、錦帶、金葉蕕等林木良種壯苗約4000萬株,為成都市森林資源提供科技支撐和技術服務應用;形成瞭成熟的林業豐產技術,包括用材林,竹類,幹果經濟林,水果經濟林,油料經濟林,藥材經濟林,木本蔬菜以及彩色林業及園林樹種豐產技術等。NO.6 脫毒馬鈴薯研究與應用承擔瞭國傢、省、市多項薯類科研項目,建立瞭科學完善的馬鈴薯脫毒原原種薯工廠化生產以及原種、生產種擴繁生產體系和種薯質量控制體系,已發展成為四川省規模最大、技術成熟、種薯質量穩定的馬鈴薯脫毒種薯主要生產單位。繁育的脫毒馬鈴薯優質、高產專用型品種在成都地區乃至四川省各地得到大面積示范推廣,增產幅度在30%—50%。NO.7 水稻新品種、新材料選育研究承擔瞭四川省育種攻關、四川省聯合育種攻關、成都市科技專項、院自立課題等省、市、院項目多項。先後承擔瞭省、市等科技項目20餘項,育成的8個雜交水稻新品種“蓉稻”系列通過審定;品種選育達國內先進水平;獲成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申請國傢植物新品種保護2件。累計推廣面積達500萬畝,實現社會效益2.5億元。陳泳 李丁 文/圖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信用貸款代墊款銀行任何問題免費諮詢12-05-30/14194888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risti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